老子告訴了你早在我們這個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的“道”,這個“道”是永恒的,也就是天道,也就是宇宙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在規律。而且人道與天道相反,也就是說人類始終是逆天道而行的,因此我們的追求目標就是天人合一。那么如何才能得道?處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其實這個道就是神,但是老子明白如果用神這個字眼,你就會將它理解成人格化的神,因此他“強曰之道”。也就是告訴了你我們這個宇宙是神創造的,然而神又并不像你求拜的神那樣會有什么善惡有什么憐憫,因此“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道就是自然,因此人應該順其自然。
那我們從《道德經》中找出相應的人、事、理、道,就能明白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了。一是當時最大的疆域,即天下和國,是侯王的活動范圍。意思是提醒侯王要注意“常道”與“非常道”的區別。我這里用一句話總結《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是老子向統治者宣講了“以無事取天下”的治國理念,并以“無為而無不為”和“自然之道”作了深入和徹底的理論證明。要注意的是,這個“核心思想”是涉及“事、理、道”三個層面的,不能以單個層面或其中的某個細分項目,來作為全書的核心思想,否則的話,就是以偏概全了。雖然,老子講的“事”是治國的事,但是,對我們普通人也是同樣有很好的啟迪作用的。

我個人認為老子的核心思想就是求一個國泰民安??墒抢献硬]有給他提出一絲一毫的建議。這就足以說明老子從來就不想去從事教育事業的工作。我個人認為老子寫下的這篇文章并不是道德經應該是為官之道的警示名言。這篇文章是用文言文縮寫成的,文言文必須要用白話文來翻譯才能夠成為通俗易懂的文章。這里需要有文化的文人墨客們來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的理解,整篇文章就都跑題了。我個人認為老子的這篇文章是錯誤的理解翻譯,所以他才跑題了,就成為了所謂的道德經了。要從哲學的角度上來講,事事都要有一個起根發角。老子寫的這篇文章起根發角是函谷關的官員向他討教,討教的是怎樣才能夠做好一方父母官。如果這篇文章是老子給孔子寫的,那就不用細說了,那肯定就是傳播道德教育了。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講的是清靜無為,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等待適合時機,在做事,所謂:為道日損,修道是要天天減少的,減少什么呢?心中的欲望,欲望越少,心越清凈,心越清凈,本性的智慧越透露,智慧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沒有智慧,盲目去做事,必然一敗涂地。